導語
中國有句古話叫: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在古代君是君,臣是臣,兩者之間關係非常明確,大臣們也都非常敬怕皇帝,很少有大臣能跟皇帝處出兄弟情誼出來的,但是歷史上的劉備跟諸葛亮這對君臣就是例外。
雄心勃勃的劉備
劉備是漢朝皇室後人,但他不是當時漢代皇室的直系親屬,他是一位漢朝親王五代以後的後人。雖然劉備跟漢王朝的血緣關係有點遠了,但皇室的血脈任然流淌在劉備身上。所以在漢王朝衰弱以後,劉備站出來想光復漢朝是非常合理的。不過劉備雖然雄心勃勃,但是他的實力非常弱,沒有金錢,沒有軍隊,要想在混亂的時局中爭得一席之地還是非常困難的。
哭哭啼啼,走上人生巔峰
為了自己的野心報負,沒權沒勢的劉備就在亂世中四處漂泊,希望能夠找到機會光復漢室。就這樣窮小子劉備幾經努力,磕磕絆絆的到了中年,才終於有了平靜的生活,但是這樣的程度,離他光復漢室,實現野心抱負的機會還差得遠。所以劉備心裡就像吃了黃連似的苦,他覺得自己已經到了中年了,卻沒有做出半分成就出來,內心的苦楚無處抒發,於是他就經常哭哭啼啼,但沒想到的是,劉備卻憑藉這項技能收買人心,招賢納士,成功地走上了人生巔峰。
三顧茅廬,贏得「一畝三分地」
後來,特別會哭的劉備先生聽到諸葛亮的大名後,十分心動,他認為諸葛亮就是幫他走上人生巔峰必不可少的助力。於是他決定親自拜訪諸葛亮,沒想到諸葛亮也不是誰想請就能請到的,一次不成再來一次,三顧茅廬後,「厚臉皮」的窮小子劉備終於把諸葛亮請出山了,可見持之以恆還是會收到回報的。諸葛亮出山以後,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,幫助劉備打天下,兩人配合起來效果非常不錯,有了諸葛亮的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「一畝三分地」,再也不是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了。
喪命白帝城,原因是什麼
有了一個神機妙算的軍師,劉備光復漢室王朝的願望基本上是可以實現了,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,上天給他們開了一個玩笑,讓正值壯年的劉備突然病逝。當時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在荊州兵敗被殺後,作為大哥的劉備為了幫助兄弟報仇,不顧軍師諸葛亮的勸阻,一心要率軍親征,最後導致了自己喪命白帝城,不知道劉備臨死之前是否在為自己的行為後悔?但是不管怎麼樣,任何人做錯事,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。當初的劉備為了所謂的「面子」 ,不顧雙方兵力懸殊,執意要決戰白帝城,劉備的病逝,原因一是因為兄弟關羽,原因二估計就是因為兵敗而自愧的吧。
臨終託孤,上演最毒一計
在臨死之前,老父親劉備非常不放心兒子劉禪,為了讓諸葛亮心儘力的幫助兒子劉禪即位,忠厚老實的劉備就上演了最毒的心機一幕,臨終託孤,還跟諸葛亮:」如果劉禪將來能夠成才,就請先生盡心的輔助小兒,如果他不能成才的話,那先生就可以取代他!「諸葛亮聽完劉備的話後,十分惶恐的說到:」老臣一定會盡心儘力輔佐太子,絕對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!「這一幕也被許多歷史學家傳成佳話,認為這是君臣友愛的最好表現。但是反過來想一想,如果諸葛亮當初回答說:「好」,那麼劉備是不是也可能除掉諸葛亮呢?就算劉備念在諸葛亮有從龍之功,沒有殺掉諸葛亮,他臨死前說的話也是真的,沒有試探諸葛亮的意思。但是問題是,他臨死前一沒有下詔書把這段話寫下來,二說這話的時候,除了諸葛亮還有誰在劉備面前,如果諸葛亮以後真的想要取而代之,誰又能為諸葛亮作證呢或者誰敢替諸葛亮作證呢?恐怕取而代之之時就是諸葛亮身首異處之時吧。
除了上面的一些原因之外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誠信。古代人都是非常講究誠信的,答應的事如果沒有做到,他就會被人用唾沫星子給淹死了。所以即使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,諸葛亮也只得用心扶持,就這樣忠厚老實的就將諸葛亮和劉禪緊緊地綁在了一起,也為劉禪掃清了障礙。
據說,諸葛亮在他臨死之前,才恍然大悟劉備為什麼當初要說那樣的話。畢竟能做帝王的就算是再忠厚老實也有一顆狡詐的心,中國自古帝王多少,又有誰捨得把自己辛苦打下了的天下讓給別人呢?兒子再無能也是自己的好啊,大家說是不是?
劉備臨終上演最毒一計,為劉禪掃除後患,諸葛亮臨死前才恍然大悟
導語
中國有句古話叫:君叫臣死,臣不得不死。在古代君是君,臣是臣,兩者之間關係非常明確,大臣們也都非常敬怕皇帝,很少有大臣能跟皇帝處出兄弟情誼出來的,但是歷史上的劉備跟諸葛亮這對君臣就是例外。
雄心勃勃的劉備
劉備是漢朝皇室後人,但他不是當時漢代皇室的直系親屬,他是一位漢朝親王五代以後的後人。雖然劉備跟漢王朝的血緣關係有點遠了,但皇室的血脈任然流淌在劉備身上。所以在漢王朝衰弱以後,劉備站出來想光復漢朝是非常合理的。不過劉備雖然雄心勃勃,但是他的實力非常弱,沒有金錢,沒有軍隊,要想在混亂的時局中爭得一席之地還是非常困難的。
哭哭啼啼,走上人生巔峰
為了自己的野心報負,沒權沒勢的劉備就在亂世中四處漂泊,希望能夠找到機會光復漢室。就這樣窮小子劉備幾經努力,磕磕絆絆的到了中年,才終於有了平靜的生活,但是這樣的程度,離他光復漢室,實現野心抱負的機會還差得遠。所以劉備心裡就像吃了黃連似的苦,他覺得自己已經到了中年了,卻沒有做出半分成就出來,內心的苦楚無處抒發,於是他就經常哭哭啼啼,但沒想到的是,劉備卻憑藉這項技能收買人心,招賢納士,成功地走上了人生巔峰。
三顧茅廬,贏得「一畝三分地」
後來,特別會哭的劉備先生聽到諸葛亮的大名後,十分心動,他認為諸葛亮就是幫他走上人生巔峰必不可少的助力。於是他決定親自拜訪諸葛亮,沒想到諸葛亮也不是誰想請就能請到的,一次不成再來一次,三顧茅廬後,「厚臉皮」的窮小子劉備終於把諸葛亮請出山了,可見持之以恆還是會收到回報的。諸葛亮出山以後,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,幫助劉備打天下,兩人配合起來效果非常不錯,有了諸葛亮的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「一畝三分地」,再也不是一無所有的窮小子了。
喪命白帝城,原因是什麼
有了一個神機妙算的軍師,劉備光復漢室王朝的願望基本上是可以實現了,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,上天給他們開了一個玩笑,讓正值壯年的劉備突然病逝。當時與劉備桃園三結義的關羽在荊州兵敗被殺後,作為大哥的劉備為了幫助兄弟報仇,不顧軍師諸葛亮的勸阻,一心要率軍親征,最後導致了自己喪命白帝城,不知道劉備臨死之前是否在為自己的行為後悔?但是不管怎麼樣,任何人做錯事,都要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。當初的劉備為了所謂的「面子」 ,不顧雙方兵力懸殊,執意要決戰白帝城,劉備的病逝,原因一是因為兄弟關羽,原因二估計就是因為兵敗而自愧的吧。
臨終託孤,上演最毒一計
在臨死之前,老父親劉備非常不放心兒子劉禪,為了讓諸葛亮心儘力的幫助兒子劉禪即位,忠厚老實的劉備就上演了最毒的心機一幕,臨終託孤,還跟諸葛亮:」如果劉禪將來能夠成才,就請先生盡心的輔助小兒,如果他不能成才的話,那先生就可以取代他!「諸葛亮聽完劉備的話後,十分惶恐的說到:」老臣一定會盡心儘力輔佐太子,絕對不敢有其他非分之想!「這一幕也被許多歷史學家傳成佳話,認為這是君臣友愛的最好表現。但是反過來想一想,如果諸葛亮當初回答說:「好」,那麼劉備是不是也可能除掉諸葛亮呢?就算劉備念在諸葛亮有從龍之功,沒有殺掉諸葛亮,他臨死前說的話也是真的,沒有試探諸葛亮的意思。但是問題是,他臨死前一沒有下詔書把這段話寫下來,二說這話的時候,除了諸葛亮還有誰在劉備面前,如果諸葛亮以後真的想要取而代之,誰又能為諸葛亮作證呢或者誰敢替諸葛亮作證呢?恐怕取而代之之時就是諸葛亮身首異處之時吧。
除了上面的一些原因之外,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誠信。古代人都是非常講究誠信的,答應的事如果沒有做到,他就會被人用唾沫星子給淹死了。所以即使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,諸葛亮也只得用心扶持,就這樣忠厚老實的就將諸葛亮和劉禪緊緊地綁在了一起,也為劉禪掃清了障礙。
據說,諸葛亮在他臨死之前,才恍然大悟劉備為什麼當初要說那樣的話。畢竟能做帝王的就算是再忠厚老實也有一顆狡詐的心,中國自古帝王多少,又有誰捨得把自己辛苦打下了的天下讓給別人呢?兒子再無能也是自己的好啊,大家說是不是?